院长信箱

×

信箱地址:
caiwch@lzu.edu.cn

如果您已经安装邮件客户端或者APP
点击这里 直接发送邮件。
书记信箱

×

信箱地址:
lipj@lzu.edu.cn

如果您已经安装邮件客户端或者APP
点击这里 直接发送邮件。
培养动态

马克思主义理论2023年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一、总体概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南,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精神保证。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培养,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国家于2005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本学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发展及其传播的历史,特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ok138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面向需求,突出特色,彰显优势”为导向,始终瞄准当代中国重大现实、理论问题时代特征聚焦中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西部边疆稳定等,紧密围绕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夯实学科基础,突出学科特色,完善学科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促进学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ok138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于2000年12月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2006年1月获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3月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8月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ok138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中心举行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

(二)研究生基本情况

2023年招收硕士研究生74其中推免生21人招收博士研究生27其中直博生1人;持续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21人

202312月在校学生361人,其中博士148人,占比41%硕士213人,占比59%。汉族学生327人,占比90.6%少数民族学生34人,占比9.4%。男生123人,占比34%女生238人,占比66%。

6月、9月、12月3批次组织了相关学生的毕业和学位申请工作。其中6月批次授予学位硕士69人,博士14人;9月批次授予学位3人,均为博士研究生;12月批次授予学位3人,为2名博士1名硕士,全年共计授予硕士学位70人,授予博士学位19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应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形势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人才作为重要使命,培养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造就了全国马克思主义队伍中的“兰大现象”,是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基地。学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度出发,构建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研究生培养质量扎实,就业状况良好2023年12月,博士毕业生就业17人,占比89.47%%。硕士毕业生就业69人,占比73.91%;升学14人,占比20.29%%;就业去向为高等教育单位的占比40.91%、党政机关的占比19.32%、事业单位的占比21.59%。博士毕业生入职于ok138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部分硕士毕业生进入天津大学、ok138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兰州财经大学等高校从事党务、学生管理等工作,或考入各级行政机关从事党政管理工作。50%以上毕业生均就业于西部地区,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研究生导师基本情况

学院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教师用教学促进科研用科研反哺教学,培育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明确的学科意识,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育人目标。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专职教师75人。现有教授19人、副教授29博士研究生导师13硕士研究生导师36人;讲师27人,8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历或博士在读,14人具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202312月在校博士生148人,博士生导师生师比11.4:1硕士生213人,硕士生导师生师比5.9:1

现有国家级人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级万人名师1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5人,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3人,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政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先进教学工作者1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教师1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标兵人物、影响力人物4人,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教学能手、教学骨干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宝钢优秀教师5人。甘肃省领军人才4人,甘肃省教学名师4人,甘肃省“四个一批”人才4人,教育部、团中央、甘肃省委等理论宣讲团成员15人,甘肃省陇原英才1人,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3人,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3人,ok138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4人。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党建为抓手,不断创新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强化思想引领,切实推动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一)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学院现有专职辅导员4人,其中研究生专职辅导员2人,生师比180.5:1,选聘1名优秀硕士研究生担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研究生各班均配备1名班主任。学院依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ok138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围绕培养“马系青年”的目标,以“马上学、马上讲、马上行、马上扶、马上嗨”为路径,将日常管理、朋辈教育和专业教育纳入学生工作体系,构建“思政教师—学生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协同推进的全员育人体系,形成了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工作队伍。

(二)理想信念教育

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开展研究生党支部支委专题培训,切实增强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的工作能力,切实发挥“领头羊”作用;面向所有研究生党支部创新性开展2023年研究生党支部工作专项检查,通过对研究生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党员培养发展、支委班子建设情况等工作开展检查,形成《研究生党支部工作检查情况报告》进一步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规范党员发展流程,2023年发展研究生党员22人,转正研究生党员41人,全年共确定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13人次,接收入党申请书 22 人。党员(含预备党员)241人,党员占非在职研究生总数的83.1%

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引导研究生广泛参与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举办ok138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广泛动员研究生参与到思政课备课、讲授、宣讲等环节,不断提升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和思政素质;在重大会议、重要时间节点,通过研究生大会、班会、团支部大会、主题讲座等形式持续开展关于理想信念、国情时政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践行“大思政课”育人理念,组织学生“走出去”,先后组织2023级硕士研究生通过参观校史馆等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参观兰石集团开展“科技强国”主题党日实践活动。在迎新大会学术年等活动上举办“学术道德与规范”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培养学术道德规范树立敬畏之心、严守学术底线、弘扬优良学风。

(三)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贯彻全方位育人理念,坚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群育”“乐育”相结合,打造“开学第一课”、“毕业生最后一堂大思政课”、“马列原著经典诵读”、“别样思政课”等学生特色活动品牌,举办“马上嗨”师生趣味运动会、“马上乐”师生跨年会、“师生篮球赛”等活动,组建各类师生兴趣俱乐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在经常、融入日常,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强化治学育人成效,严格落实各项培养制度,强化培养过程管理。按期组织各级研究生完成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科研训练与劳动实践、预答辩等必修环节加强对学习成果监控和学位论文选题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把控严格学位论文审核机制,学位论文由导师、答辩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论文内容和规范性层层把关,避免出现问题论文。严格执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和同行专家评议制度,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教育。落实高校思政教师后备人才队伍的培养要求,安排硕士研究生担任思政课助教,博士研究生或协助导师开展思政课教学,或独立到教学实践基地开展教学实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注重基础课程和前沿课程相结合,完善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不同学科方向学科通开课学科方向课学科前沿课和学科实践课进行课程设置,形成了层次分明、特色突出、结构完整的课程体系。注重团队聚合和平台拓展相结合,提升课程实效。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推进团队授课。建立老中青相结合的专业授课团队,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课、合作授课等方式,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和授课质量稳步提升;依托教学研究中心教学实践基地及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团队等有计划地组织教学研究、教学观摩、指导备课等教学实践活动精进授课技能注重内容优化和方法创新相结合,推进教学改革。突出课程内容建设,将党的创新理论、学科前沿、时代问题融入课程教学;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普遍实施专题教学,深入推进研讨教学,通过学术沙龙、学术交流、经典读书会等形式带动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术意识和研究能力。

(二)导师选拔培训情况及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四有”好老师、“六个要”为基本要求,通过日常政治理论学习、定期专题研讨、组织外出研修、主题党日活动、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等多样化方式强化全过程导师教育培训机制严格做好导师上岗培训工作坚持意识形态工作“逢会必讲”,要求导师做到“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2023年选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名、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名,组织新进研究生导师参加各类培训3次,组织全体导师参加学院相关培训4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严格教师准入、严格师德培训、严格考核评价、严格日常监督”的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建立师德师风监督小组将导师师德师风状况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规范导师学术行为。

(三)学术训练及学术交流情况

建立支持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保障机制,每年用一定比例的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研究生科研项目用一定比例的研究生业务经费鼓励研究生外出学术交流本年度专项经费支持12名硕博士外出参加学术活动。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支持鼓励研究生参加科研团队,注重团队培养。组织开展2023年度甘肃省优秀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申报,共获7项立项。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多种方式鼓励师生参加学术交流,关注理论前沿,强化学生学术训练。2023年举办多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讲堂”、“兰山讲堂”学术云宴、“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大讲堂”、“党史党建名家讲坛”、“青年学术沙龙”、“青马论道”、“言马讲堂”等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全方位促进师生紧跟研究前沿,开阔学术视野,激发科研兴趣,强化学术规范。先后邀请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专家学者,成功各类举办学术讲座30场。举办学院研究生学术年会,评选14篇优秀论文。2023年研究生发表CSSCI(含扩展版)文章37篇,通过线上线下各种形式参加学术会议、论坛40余人次。

(四)研究生奖助情况

学院建立了“学院资助联系人+班主任+辅导员+资助委员”的资助工作体系,修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挖掘校友资源设立“风雅萃英奖助学金”“厚德奖学金”等社会类奖助学金,树立各个类型的研究生模范榜样,引导学生实现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发展。2023年度获各类奖学金研究生人数覆盖率达90%,获得大学生讲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全国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2项;1个团队在“千马廿行”全国高校ok138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青年学子联学联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中获得一等奖,1个团队获得优秀奖;1名研究生荣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多名学生获ok138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团干部、研究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名硕士毕业生、1名博士毕业生获ok138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优秀学位论文,1名硕士毕业生获甘肃省优秀学位论文。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在培养理念上,创新探索“三核九维”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研究生培养中积极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培养什么人、谁来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三个核心问题探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三核九维”培养模式。围绕“培养什么人”,从基础研究型、理论创新型、复合应用型三个维度明确了差异化分类培养目标;围绕“谁来培养人”,从导师队伍、研工队伍、社会力量三个维度整合力量形成多方协同培养机制;围绕“怎样培养人”,从理论教学、科研训练、实践拓展三个维度创新全体系培养举措。

具体培养过程中,围绕核心培养目标,着力打造由“筑基计划(专业教学体系)、培优计划(贯通培养体系)、登攀计划(科研训练体系)、赋能计划(素质拓展体系)、卓越计划(实践育人体系)“5计划5体系”组成的“萃英青马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培养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日常教学中坚持读原著与悟原理相结合、学思用与知信行相贯通、视野广和情怀深相统一,分学科方向针对性制定培养计划,构建学科通开课和学科方向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制定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必读书单引导学生通过精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篇目,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二)导师队伍建设

学院对标国家级、省部级以上人才标准,制定目标,加强导师培训交流,努力提升学科点层次,组织导师赴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等10余所兄弟高校学习考察组织教师与来院考察的山东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同仁交流。选派70人次参加教育部、甘肃省、校级等多层次培训活动;组织全体专兼职思政课教师赴山东开展实践研修活动各教研室组织集体外出实践考察与交流学习。

(三)科研成果

科学研究成果多元化涌现,发表科研论文201篇,其中CSSCI论文43篇。在“四报一刊”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报》《学习时报》《甘肃日报》、人民网、光明网等重要报刊和网络媒体发表理论文章21篇。出版专著9本,获得甘肃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获奖8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奖数量和质量再创历史新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项目1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委托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项;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教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青年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1项;全国高校党建研究课题3项;甘肃省教育领域党建研究课题2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项目3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4项。横向经费入账99.386万元,纵向经费入账426.35万元,共计525.736万元。

(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深入挖掘甘肃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社会建设成就,在科学研究、理论宣传、教学示范等领域,继续深化拓展与南梁革命纪念馆、会宁红军会师纪念馆、界石铺红军纪念馆、八步沙林场“六老汉”治沙纪念馆和高金成烈士纪念馆等20多个单位合作,充实完善学术交流内容与平台,不断提升学科辐射力引领力生命力,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中起到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学位点建设不断彰显优势特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人才队伍建设还需加强专任教师总数与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还存在差距,某些研究方向缺少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团队凝聚力不强,梯队化建设有待加强

学科方向还需凝练。学科方向还不够聚焦,学科研究领域不够集中,对党和国家发展需要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深度不够高质量成果产出数量有待提升

培养方案还需优化部分课程需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进行更新调整,培养过程监管有待加强。学术研讨与学术交流科研实践训练等培养环节的周期性还需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导师能力还需提升对导师专业技能提升的相关培训不够,导师责任需进一步压实,对导师日常指导学生的效果评估、师门组会制度的落实等培养过程考核不到位。

(二)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2023年,国家抽检本学科点博士学位论文1篇,甘肃省抽检硕士学位论文3篇,学校抽检硕博学位论文5篇抽检论文总体质量良好,“不合格”论文。学院将持续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完备的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严格把控论文质量,提醒和督促导师总结经验提升指导能力,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六、改进措施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强化培养过程考核细化学术研讨论文开题等关键环节实施。创新招生宣传方式,拓宽招生宣传渠道,进一步提升生源质量。吸引双一流高校和优势特色学科优秀大学生,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的招生比例,实现人才培养的连续性。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稳培引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引进渠道,积极选留相关学科优秀博士毕业生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示范引领作用,注重教师梯队建设;实施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实现青年人才帽子突破。

聚焦凝练学科方向。面向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在重大选题的团队攻关中凝练学科方向,明确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提升研究水平。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力争在每个学科方向上形成1-2个科研团队,提升整体科研能力。进一步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断提升学科辐射力和引领力。

强化导师队伍监管进一步探索完善导师组培养与导师负责制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压实导师培养责任,规范导师培养行为。加强对导师的日常培训提醒。实行奖惩机制,培养效果招生名额、绩效分配等方面予以体现,激发导师积极性和责任感

    培育标志性科研成果,提升学科竞争力开展有组织科研,培育产出高质量学术论文、丛书,集体攻关重大项目;整合打造特色学科团队,有效发挥学科带头人及团队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不断扩大学科辐射力和影响力。